耳前瘘管是否需要手术摘除,山东省耳鼻喉专家建议患者朋友到耳鼻喉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耳前瘘管具体呈现为树枝状分支和弯曲的盲管,深浅长短不一。瘘口位于耳轮脚前,瘘管可有分支,管壁衬以复层鳞状上皮,内有零落上皮及角化物,偶有白色乳酪样分泌物,内含零落的角蛋白碎屑。因感染糜烂可排出具臭味的分泌物。重复感染可构成囊肿或脓肿。瘘管分支普通较短,个别深达鼓沟外。耳前瘘管瘘口多位于耳轮脚前,另一端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还可呈分枝状。瘘管多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故挤压时有少量白色稀薄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从管口溢出。平常无病症,继发感染时则部分红肿疼痛。重复感染破溃后可构成瘢痕
如何预防耳前瘘管引发的感染:
首先饮食上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鲜蛋或瘦肉为主,忌海鲜。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在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炎症容易侵犯。没有感染过的瘘管注意不要用手去挤压,保护局部清洁,防止发生感染。耳痒的时候不要揉,这样容易把细菌揉了进去,导致发炎。在急性感染时,要通过局部热敷或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炎症,如果已形成脓肿,则应进行切开引出流浓。
耳前瘘管患者如果无感染史,不需要做什么特别处理。在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对已构成脓肿患者,则应先切开引出流浓。等到感染得到控制后,再进行瘘管切除术。
依据耳前瘘管患者临床表现,经过微波映照人体治疗部位时,能使该处分子随微波场而振动受热,加速血液循环及组织新陈代谢、促进血管和神经功用的恢复,特别对抑止细菌增长、消炎、消肿有显着的疗效。
手术前注少许美兰于瘘管内,并用探针为引导,将瘘管及其分支彻底切除,以免复发。耳前瘘管重复感染者,控制急性炎症后摘除;有脓肿构成者,可先行切开引出流浓,在急性炎症衰退后再行瘘管摘除。
皮肤切开后要避免亚甲蓝液溢出,污染四周组织,影响寻觅瘘管。为此,可将瘘管口结扎或钳夹;也可在皮肤切口前将注入瘘管内的亚甲蓝液挤出后再做切口。分离瘘管时要认真,勿将瘘管撕裂或离断,以免瘘管内容物溢出污染伤口和瘘管残留,构成术后感染和复发。瘘管穿至软骨时应将软骨切除;瘘管摘除后,要中止检查,如可疑有上皮组织残留,应予切除。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提醒,瘘管全部摘除后,用抗生素溶液冲洗术腔,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如术腔较深,可放置橡皮引出流浓条。乙醇纱布掩盖伤口,加压包扎。如部分皮肤破溃,肉芽组织构成,可用刮匙将其刮除,皮肤缺损不多可将四周皮肤松解后缝合,皮肤缺损较多松解后缝合较艰难者,可用凡士林纱布将创面掩盖,待其自行修复或二期植皮。勿损伤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