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疾病 > 眩晕 >

惊险!看“耳石症”查出“脑卒中”

来源: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发表于:2021-01-08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济南市中区居民刘峰(化名)来说,是不幸与幸运并存的一年。作为一名耳石症患者,他曾眩晕到天翻地覆,多次治疗后仍未好转。直到被120送到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该院专家检查发现,引起刘峰此次眩晕的,并非耳部疾病,而是脑卒中。
 
脑卒中
 
  众所周知,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如今的刘峰,在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已病情好转康复出院。
 
  以为是“耳石症”实际是“脑卒中”
 
  最初眩晕突然发作,是两周前。那时,刘峰的血压飙升到210mmHg,到附近诊所静脉输液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眩晕的症状依然存在。
 
  一周后,他又前往济南一家医院,先后于神经内科和耳科就医,最终确诊为耳石症。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法复位治疗,并嘱其回家口服降血压药。
 
  然而,刘峰在服药一周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持续加重。直到有天晚上,他突发重度眩晕,并伴恶心呕吐、听力下降,延续到第二天早上,病情也未有缓解。刘峰的女儿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刘峰被紧急送至山东省耳鼻喉医院。
 
  因有耳石症病史,刘峰被分诊到眩晕疾病科,眩晕疾病科副主任吕亚峰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发现该患者出现左耳听力下降、视物重影、钟摆性眼震、四肢活动度差等症状,表明他并非是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而是由颅脑中枢性疾病引发,符合脑卒中症状表现。于是,吕亚峰让刘峰立即转至神经内科进行相应治疗。
 
  病情紧急,全程绿色治疗通道
 
  在神经内科,主任潘宁为刘峰进行相关检查后,确诊其患有脑卒中,且情况十分危险。就立刻把他收住神经内科病房,并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抗凝、保护神经等药物治疗。
 
  刘峰的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他是基底动脉重度狭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如果病情持续加重,需及时采取血管内取栓治疗。
 
  众所周知,脑卒中病情发展极快,如不及时治疗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患者会出现反应变差、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昏迷。入院第二天,刘峰出现头痛加重症状,神经内科主任潘宁及时为其复查颅脑CT和CTA检查,排除脑出血和动脉夹层的可能。通过积极的强化抗栓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mRS评分0。
 
  潘宁说:“在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静脉溶栓则是卒中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这个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神经内科已过去16个小时,已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目前只能观察其病情进展,通过核磁共振寻找责任血管,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是小血管阻塞,使用溶栓药物治疗即可;如果是大血管病变且病情持续加重,则需取栓治疗。”
 
  脑卒中,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发病前兆
 
  “在眩晕疾病门诊,眩晕专家首先要根据患者症状第一时间把中枢性眩晕患者筛选出来,并立即转到神经内科治疗。突发眩晕患者,伴有听力下降、耳闷、眼震这种耳部疾病症状,没有意识障碍,容易误诊为耳部疾病。如合并出现肢体活动感觉异常、复视、说话口齿不清、吞咽障碍、中枢性眼震等神经体征的表现,就应排除耳源性疾病,患者应尽快转至神经内科由专家诊断明确病情,接受相应治疗。外周性眩晕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而中枢性眩晕危害极大,及时正确鉴别确诊,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吕亚峰介绍。
 
  潘宁也表示,血管源性孤立性中枢性眩晕主要是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一类眩晕,通常以急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多不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这类患者诊断较为困难。中枢性脑部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一般病情进展较快,患者早期表现为眩晕、耳聋。一经发现应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否则到后期可能就出现意识不清、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那时再治疗就相对较迟,康复的难度也将增大。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脑卒中,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20%颅脑磁共振检查阴性,床旁HINTS(包括甩头试验、眼球震颤和交叉眼球遮盖试验)检查有助于区分中枢性病因(脑卒中)与外周性病因(急性前庭综合征),对脑卒中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协助临床医生快速鉴别出导致头晕和眩晕的病因。
 
脑卒中
 
  潘宁提醒,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是脑卒中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口眼歪斜、一侧肢体不灵活或无力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
病情因人而异,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您一定到专业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关于我们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医疗机构,是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首批重点专科医院,是一所以耳鼻喉学科为引领、综合学科为支撑、各专业全面发展的省属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详细]

400-889-7067 电话
8:00-17:00 时间
医生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