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尔病患者的工作生活,无时不刻不经受着严重的影响。西藏的胸外科医生列确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经被
眩晕折磨了多年,有一次在手术台上,突然感到一阵
眩晕,一下子栽倒在地。他担心这突如其来的病症,会带来更可怕的后果,作为外科医生的他,忍痛放下了手术刀。
那时的他,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能在苦闷中煎熬下去。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翻开《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这篇文章介绍了“半规管阻塞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通过阻断三个半规管,使淋巴液无法刺激前庭中的壶腹,防止眩晕产生。回访这项创新性的手术后半年的患者,发现有效率达到98%以上。
这不得不让列确压抑的希望重新燃烧起来,他立马赶到济南,找到这篇文章的作者——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主任张道宫。通过张道宫实施的半规管阻塞术,列确眩晕控制住了,听力也维持了原先的水平,三个月后复查,列确专门从西藏带来了一条哈达,他高兴地告诉张道宫:“我又回到手术台了!”
解决“眩晕”世界难题
过去手术治疗梅尼埃病,主要是三个方法:内淋巴囊减压术、前庭神经切断和迷路切除。第一种眩晕控制率比较低,而后两种直接损害了正常的器官功能。
为了解决这三种手术的缺点,2010年张道宫通过开展半规管阻塞术,填塞三根半规管阻断管内淋巴液的流动来控制眩晕,眩晕症的有效控制率达到98%,同时不会损害器官和功能。
当张道宫的这一创新成果推广后,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2014、2016、2018连续三届国际最著名的眩晕会议——巴拉尼协会大会上,张道宫都受邀参加并发表演讲“半规管阻塞术”。在梅尼埃病治疗的国际难题面前,开出了“中国处方”。目前,张道宫团队已完成半规管阻塞手术600余例,是国际上开展最多的。
同时,张道宫不断创新梅尼埃病的治疗手段,在国际上首创“半规管阻塞术+人工耳蜗植入术”,治疗晚期梅尼埃病患者,既控制了眩晕,又提高了听力,减轻了
耳鸣,是梅尼埃病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是现代眩晕外科理念的重要体现。”以前我们在眩晕外科领域是陪跑,现在开始领跑了!”
探索“眩晕”亚学科,继续领跑现代眩晕外科时代
半规管阻塞术的成功,在偶然背后是必然的产生,是山东耳鼻喉医院发展新兴战略学科的大胆探索和实践。
2006年,时任山东省耳鼻喉医院院长的王海波就提出建立眩晕疾病科,当时刚刚博士毕业的张道宫接到了这一重担。“这是国内第一个眩晕疾病科,把门诊、病房、手术等全部到位,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亟待探索和发展的新事物。”
受限于那时的认识程度,到眩晕疾病科就诊的患者很少,张道宫就转科到神经内科门诊,并学习了中枢性神经眩晕的判断。而在门诊遇到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张道宫就接到自己的门诊诊断治疗。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治愈,时间久了,张道宫的门诊患者越来越多,从三五个到了三五十个,甚至一天都看不完。如今,眩晕疾病科一年接诊病人2.5万人,住院3000人,手术300人,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山东省卫生主管部门批复成立山东省眩晕病防治中心,标志着科室进入了新的阶段,而作为中心主任的张道宫也一直不断创新,研究前沿,14年来,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1点之前下过班,也没有周末和休息日。
现在,中心又有了新的任务。“半规管阻塞术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离着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又跟进了一步,该病的病因也是接下来要攻破的难点之一。”张道宫说,下一步中心的工作还将进一步细分专业,比如开设梅尼埃病、耳石治疗、儿童眩晕病、前庭功能评估、眩晕康复等亚学科。“精益求精,把每一个分支做细做透。”
头脑眩晕,天旋地转,反复发作,让不少人痛苦不堪。尤其是梅尼埃病所引起的眩晕,还会引起耳鸣、
耳聋等症状,但发病机制却在医学界尚无定论,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则是以牺牲器官功能为代价。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主任张道宫,开展了“半规管阻塞术”的全新实践和临床研究,使眩晕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保留了器官功能。为这个“眩晕”的世界难题,给出了“中国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