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宝宝听力异常最有效的方法,是每个新生儿出生以后必须做的检查。关注宝宝听力健康,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筛选出有听力损伤的宝宝并及早干预,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临床听力中心主任艾毓提醒广大家长,如果新生宝宝的听力初筛未通过也不要过度紧张,要及时复筛,查找原因。
听力筛查最常用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OAE)以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等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对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客观、快速和无创的听力学检查。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3天内接受听力初步筛查,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就是OAE和AABR。作为一线初筛工具,OAE和AABR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两种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目前,山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客观的生理检测方法,筛选出患有先天性或新生儿期听力损伤的宝宝,使得怀疑有听力损失的宝宝早期获得全面的听力学检测和医学评价,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如何正确解读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OAE产生于耳蜗,并通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筛查技术。新生儿经OAE测试,家长会拿到“PASS”或者“REFER”的检查结果,即通过或未通过。如果检查结果显示通过,则表示孩子的听力接近正常或者基本正常;如果显示未通过,则表示新生儿听力可能是轻微聋以上,轻度聋、中度聋或极重度聋都可能是未通过的结果。
AABR是一种自动、快速、无创的听力筛查方法。当采用AABR检查方法时,如果通过听力筛查,说明新生儿的听力在2000Hz—4000Hz的范围内,表示听力基本正常。如果没有通过听力筛查,说明听力小于2000Hz或大于4000Hz,表示听力不正常。AABR技术的出现和使用,目的在于与OAE技术联合应用于筛查工作,全面检查新生儿耳蜗、听神经传导通路、脑干的功能状态。
初筛未通过不一定代表听力损伤
虽然使用OAE或AABR的检查方法进行听力筛查较为便捷,但是,其结果受宝宝的精神状态、耳道清洁情况、中耳状态、外界环境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听力筛查未通过不能表示新生儿的听力一定存在听力损伤。
因此,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的宝宝家长无须过度担心,一定要宝宝在出生42天时再进行复筛。如果复筛仍未通过,就需要到听力诊治机构去做相应的听力学诊断,查明听筛未通过原因,对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听力健康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听力损失不但影响宝宝的言语和认知发育,还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家长一定要关注宝宝听力健康,一旦确定宝宝存在听力障碍,应及时干预,预防聋哑,减轻听力损伤对患儿的言语能力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
专家简介:
艾毓: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临床听力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促会耳内科分会听力检测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听觉平衡障碍与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听力障碍的评估、婴幼儿听力学诊断及治疗、
耳鸣及听觉过敏诊治、
耳聋助听器验配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