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刚出生不到半小时的足月儿,因为出现皮肤青紫、呼吸呻吟、气促等呼吸困难表现,被紧急转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NICU进行抢救。孩子因为宫内窘迫严重,紧急剖宫产。入科后,患儿的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次数最快达到了130次/分,三凹征明显,经诊断符合重症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确诊后,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先后给予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治疗及支持疗法,患儿成功获救,治愈出院。
病情危重,普通氧疗已无法缓解患儿呼吸困难
为了救治这个小小的生命,科室专门成立了医护团队,24小时临床监护。据科室主任李颖介绍,患儿刚入院时,病情十分严重,普通氧疗、高流量治疗仪、无创呼吸机均已无法缓解呼吸困难,胸片提示双肺透明度减低,有气管充气征。排除新生儿湿肺的诊断后,考虑为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李颖主任当即立断,气管插管接受呼吸机治疗,常频机械通气仍不能使患儿缺氧症状改善,紧急做了心脏B超,患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肺动脉高压等心脏异常情况,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经新生儿专家及技术骨干会诊后调整治疗方案,确定给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治疗,同时辅助呼吸机高频通气治疗。
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为少见,是足月儿剖宫产可能出现的急症,近年来备受关注,治疗难度大,特别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更是如此。
竭尽全力救治,6天后患儿撤掉呼吸机
“宝宝氧合极不稳定,常频通气无法维持血氧饱和度的稳定,高频通气平均气道压达到12cmH2O才能稳住血氧饱和度,这给肺损伤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且此患儿还合并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科主任介绍道。
气管插管的当晚,为了使肺表面活性物质更好地在患儿肺内弥散,达到最佳效果,医护人员在刚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当天晚上,间断的进行挤压呼吸气囊,科室骨干医护团队一直守护在NICU,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凌晨看到孩子的呼吸、病情相对稳定后,方拖着疲乏的脚步下班。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又出现在了孩子的病床前。看着孩子的呼吸次数慢慢的减慢,120次/分、90次/分、70次/分,3天后,孩子的呼吸机参数终于可以下调了,在第6天时成功给予拔除气管导管,顺利撤离呼吸机。
18天系统治疗,患儿康复出院
琐碎又细致的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各项指标监测,翻身、及时换尿布、及时吸痰,开始通过鼻饲喂奶,胃管拔除后改成奶瓶喂养,各项指标逐渐正常,吃奶量逐渐增加,精神明显好转……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细心、耐心、精心。经过18天的系统治疗,孩子生命体征平稳,基础代谢正常,自己能吃60ml的母乳了,宝宝吸吮着小手发出“啧啧”的声,还会对着护理人员笑呢!小宝贝可以出院回家了。
孩子的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高兴的脸上开了花,说我们孩子的名字就叫“感恩”了。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该做的,看到孩子成功治愈,所有的辛苦都是甜的,成功治愈病人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温馨提示:
病情因人而异,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您一定到专业正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与治疗。